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印像端午——遥远的星辰
www.szq.neijiangpeace.gov.cn 】 【 2020-06-29 22:25:41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谨以此文献给儿时贫穷、纯真又无限欢乐的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全球新冠病魔依旧肆虐的端午,我一点都不期待,没有任何准备,甚至连粽子都懒得去买一个,总觉得端午都没啥味了。一大早,媳妇说老姐喊回老家去洒雄黄水,我就觉得有点怀疑.....


  早上9点,我们回到了那个山清水秀得近乎窒息,带给我无尽欢乐童年时光的小山村,家里有点冷清,因前几天母亲骨折,去了成都大哥家静养,父亲连同保姆一起去了成都。家里的黑白双雄(两条宠物犬)照例忠诚而又异乎热情的迎接了我们,好心的邻居已然给我们每一道门都挂上了艾叶,原想应该没有艾叶的。门前水库的一波碧水在清晨的晨曦中安详宁静,岸边的水草绿油油的,水中的野鸭悠闲的游着,不时扑腾腾惊飞、戏水、逐鱼,小乡村的静谧立即被惊醒.....


  乡村小居前的菜园和花卉是一家人侍弄的,我不所喜花,叫不出名字,也懒得去料理他们,反正有桂花、紫薇、玫瑰.....,但那种小薄荷我挺喜欢,油绿油绿、嫩嫩的、异香异香的,特好闻。各种纯绿色的蔬菜在这个季节都争先恐后的成熟了,在清晨的阳光中,绿得发亮和令人心驰神往,两个女人照例又近乎贪婪、疯狂和爱不释手的去扫荡了一圈,不一会儿,青椒、茄子、瓠瓜、豇豆、嫩玉米、空心菜.....


  一背、一筐、一袋.....


  老姐请示了远在成都的老父亲,父亲遥控指挥说把那个公鸡杀了,血不要,然后提着公鸡绕老屋转一圈,让鸡血滴在老屋周围,这个任务其实有点艰巨,我去鸡舍捉那公鸡,公鸡很厉害,斗志昂扬,仿佛知道我今天不怀好意,拼命的捉了我几下,生疼生疼的,好不容易把它捉出来,胡乱的在鸡脖子上划了一刀,擎着鸡头绕老屋转起来,鸡血汩汩的往外流,没一会,鸡血没了,只绕了老屋小半圈.....,看起很不专业,当然,我父亲操弄这个绝对专业,记忆中,父亲总是先把鸡冠掐破,用鸡冠上的鲜血给我们每人头上点一点,然后扯几根鸡毛和着鸡血粘在门框上、老屋里外再洒一点米,最后杀公鸡,再提着公鸡绕老屋一圈,还要在草纸(一种祭祀用纸)滴上几滴鸡血等待祭祀用,那时,父亲嘴上总是不停的念念有词,大概是驱邪祈福吧,这些我都操弄不来,只好从记忆中去找寻儿时的印象端午.....


  雄黄


  雄黄(主要成份二硫化二砷)——在老家是很神圣的东西,每年端午,老家的人家家户户都要用雄黄、大蒜、艾叶、菖蒲兑了水,房前屋后、屋里屋外都要系数洒上,大概就是驱蚊虫蛇类吧,那个时候,老家的房子是毛草房,屋后比较阴冷,灌木杂草比较多,时不时有蛇出入,有一次,母亲上楼去取谷草(以前农村都是在卧室里面用木棒搭个阁楼,上面用来堆谷草作燃料用,当时没有天然气和电,都是烧柴做饭)一条大蛇蜷缩谷草中,把母亲吓得半死,直接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敢上楼去取柴火了。后来,看了《白蛇传》,明白了蛇怕雄黄,于是,每年端午,老姐总是叫上我,一起去操弄这个雄黄水,那时候,比较小,大桶装满雄黄水,提不大动,但老姐绝对很认真,几乎每个角落都要系数洒上,每每洒到屋后,看见那些灌木丛,心里就有点发怵,总担心会有蛇精现形,然后又心生怜悯,觉得像白娘子那样的蛇精其实多好的,为何法海就要去害她呢?及至后来,就悄悄的憎恨起法海来.....


  雄黄,对我们家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承载了太多记忆和父母的拼搏,那绝对是贫穷生活中的希望。那时,我们家姊妹多,家里很穷,很多时候说炒菜,其实就是炒红锅菜(水煮菜,没有一点油可放,一点油腥味都没有)。每年端午前一周,父母亲总会到镇上找我家开中药铺很有威望而且医术有点高超的怀青大爷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在怀青大爷的药铺里赊账批发几斤雄黄(那个年代,雄黄是特卖品,一般只有药铺才有),这个时候,怀青大爷像是特照顾我们家,都会赊账的,但我一直想如果其他人去批发,他恐怕不一定会赊账批的。每当父母亲赊了雄黄回来,脸上都有光,晚上,我们姊妹就围在那张老式的八仙桌上写作业,父母亲就把批回来的雄黄打开,那些雄黄精黄中透着血色,有大有小,然后他们就十分珍惜的把大坨雄黄研磨一下,用我们的旧书或者写完不用的作业本一一分装成大小不等的小包,还煞有介事的商量着小包的该卖多少钱?大包一点的又该卖多少钱?大概就是从1角钱、2角钱、5角钱、1元不等一包吧,此后一周,父母亲总是鸡一叫(那时,没有手机,甚至连时钟都没有一个,山村就借助雄鸡打鸣来判断时间早晚)就起床给我们做好早饭,然后就顶着露水走10多里路去到附近的几个镇摆摊卖雄黄。为了卖个好价钱,父母亲常常也去县城瓦窑坝卖雄黄,小时候,我们从不敢奢望去县城,根本不知道瓦窑坝在哪里?但我猜那肯定是有钱人扎堆的地方,至今,每当我经过县城瓦窑坝,总会看一看那些在街边摆小摊的人,总觉得某个地方是不是当年父母亲卖雄黄的街边呢?县城离老家约50里,先要走10多里路才能到镇上搭上去县城的车,车很少,车费好像是1.5元,父母为了赶早,但更应是为了省钱吧,到了镇上往往等不急车,就直接步行去县城,中途若是遇上开手扶式拖拉机好心的师傅,父母往往会被捎上一程,那时,就觉得特高兴,省了车费钱。就这样来回的折腾着,记忆中,这一周,父母都是很晚回来,尤其是去县城卖雄黄更晚回家,有一次,估计是没赶上车,中途又没遇见拖拉机师傅吧,很晚很晚才回家,当时,我们几姊妹听着外面风吹树木婆娑的声音,看着静寂的令人发怵的漆黑天空,一起大哭起来.....


  当然,最高兴的是每天父母亲卖雄黄回来的时候,母亲是慈爱的,总是要给我们买上馒头、油条,还要买一点肉,羊肉的时候多一些(那时羊肉比猪肉便宜一些),有时候也买猪肉,只要一看见晚归的父母亲的身影,我们立即蹦起来把他们团团围住,然后,母亲就拿出了白花花的馒头、油条,那些东西,感觉特香、特好吃,一辈子难忘,尤其是那馒头,我常常想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怎么会那么白净呢?然后,我们家就开始弄晚饭,烧火的烧火,切菜的切菜,弄肉的弄肉,每每看着那个肉在锅里跳跃,油珠一颗一颗的,心就高兴得要跳出来似的,不一会儿,满屋都是肉香,好多时候,在屋后头都能闻到肉香,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舀一点汤给我们尝,也会夹一小片先熟的肉放进我们嘴里,那香、那油气,至今深深的印在我灵魂里.....


  等到全家吃了晚饭,母亲一般就开始数钱,一分、两分、一角、两角、一元、两元,父母亲大概每天每人能卖好几十元吧,有时,母亲数到五元、十元的就特兴奋,说还是城里有钱人多,今天就遇到好多好多个一次性买好几元的有钱人(那时候还没有土豪的称呼).....


  端午过后,父母亲就把欠我怀青大爷的货款付了,算下来,这一周,大概能赚上几百元吧,此后一段时间,我们家的生活就有些改善了,吃红锅菜的时候就少些了。


  那时,雄黄就如一根救命稻草拯救我们家,每年端午,全家就有无限寄托.....


  雄黄酒和烧蛋


  端午那天,一般要喝两次雄黄酒,一次是父亲祭祀祖先时,供桌上摆一只碗,碗里放一点酒和雄黄,父亲用手指掐破公鸡鲜红的鸡冠,滴几滴鸡血在碗里,然后开始祭祀,祭祀完毕,就端起酒让所有人一一喝一口,虽然看见酒里面的鸡血,感觉有点怪怪的,但每个人都很虔诚的喝一口,大概就是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吧。第二次是吃午饭的时候,照例又要喝一次雄黄酒,这次父母亲一般还会用酒里面的雄黄给每人额头上和脸上点一点,金黄的雄黄和着酒点在额头上立即有了“红孩儿”一般的神勇,大概鬼神蛇精都不敢近身了吧.....


  端午的晚上,照例还要烧蛋,就是在鸭蛋上写上每个人的生辰八字,然后用线密密的缠上放在柴火中烧熟来吃,烧蛋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遇上双黄蛋或者头蛋(母鸡下的第一只蛋),母亲一般给身体弱的孩子,说这个补人。烧蛋是很诱惑的东西,很香、很烫,依然印在我的灵魂中。端午烧蛋大概是父母亲特希望我们健康成长,用这个来驱邪祈福吧,但我很少看见父母亲烧蛋吃,父母亲说他们长大了,不需要烧蛋吃.....除了给我们烧蛋吃以外,记忆中还要在一个蛋上写一些天地鬼神符之类的,然后烧熟了丢到大路上去,这个是祈求天地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吧,所以端午后,要是在大路上看见一个烧熟的蛋,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都不敢去捡.....


  李子和粽子


  端午期间,李子是小孩子的向往,记忆中,老家的李子很少,那时,交通不发达,又没有外地的李子运进来,但其实即使运进来,家穷估计也买不起吧。外婆家有一颗李子树,是麦秆李,意思就是麦子成熟收割的时候就可以吃了,但其实要等到端午的时候,才更熟更好吃,但是,端午之前,我们就等不及,去外婆家往往就会去偷尝一颗两颗,涩涩的、苦苦的,这时候,要是外婆看见了,就会数落一番,意思就是没熟,可惜了。当然,端午这天,外婆一定会给我们带成熟的桃子、李子、甚至饼子,母亲卖了雄黄一般也会买一些,这些东西,我现在都不怎么吃,但在那时绝对是渗透入灵魂的东西.....


  最难忘的还是去憎别人家的李子吧,小学上学的路上,有一个叫财发的人,他家种了10多颗李子树,在当时算土豪级别吧,上下学的时候,孩子们嘴馋,望着那些李子,时不时流口水,就想着法子去“偷”他的李子,有时候会得手,有时候难免失手,毕竟财发看得紧,而且有恶狗看守,只要你一动手有响动,那恶狗和财发立马追出来,要是被追上就惨了。后来,财发就想起了歪主意,小孩子不是没钱买李子吗?那就用麦子换李子,就是以物易物吧,这一来,果然没钱又想吃李子的孩子就回家里偷偷的整点麦子,然后拿去换李子。记得我大哥就经常会从家里“偷”一点麦子去换李子吃,好像有几次偷得多了点,再加上在财发那里欠了买李子的钱,财发到我家向父母要李子钱,父母才晓得,结果大哥就受了皮肉之苦.....,记忆中,我从没“偷”过家里的麦子去财发那里换李子吃,我总觉得麦子是全家人的救命口粮,去换李子一个人吃有点于心不忍。有一回,大哥“偷”了麦子去换李子,我和他一起去,他就给我说千万不能给父母说,去了财发那里,就看见财发箩筐里装了很多麦子,都是馋嘴孩子用来换李子的,然后,我沾了大哥的光吃了几个李子,自然父母就不晓得.....


  不过,我也有吃李子的办法,去外婆家的路上,有一个叫俊光的人,他家也种了几棵李子树,李子树在离他家大概有100米远稍背静一点的地方。老姐和我是搭档,有天晚上,我们去给外婆家送好吃的(那时,要是我们家吃肉,母亲总是会派我们给外婆舅舅家端一碗去,大家都尝尝),老姐和我密谋一下去“偷”俊光家的李子,到了李子地,我们立即把灯火熄了,几乎漆黑的夜晚看起很诡异,尤其是那些婆娑的树木远远的矗立在那里,好像鬼魅一样,100米开外,俊光家的煤油灯(当时没有电灯,农村都用煤油点灯照明)一闪一闪的,很吓人.....,老姐在上面田坎上给我把风,我麻起胆子,蹑手蹑脚的靠近了李子树,然后悄悄的爬了上去,贪婪的摘起来,突然,不知什么一声响,立马惊动了俊光家的大黄狗,俊光立即冲了出来,大黄狗汪汪的叫,我一个腾跃从树上跳下来,连滚带爬几秒的功夫就冲上田坎和老姐成功逃脱.....,事后,吃了几个李子,手上、脚上擦破一点皮,疼了一阵子就恢复了。


  当然,还有粽子,粽子都是父母亲手包的,一般是前一年自家栽种的酒谷(谷类的一种,糯性好,一般用来蒸米酒)特的留起来的,端午头天晚上,父母亲就会把酒米泡好,端午那天就会蒸熟,然后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整出一锅香气扑鼻的粽子来.....


  打鱼


  说是打鱼,其实不是真用力去打,这是方言,就是捕鱼的意思。


  那时,老家的大水库是大队(现叫村)统一管理、统一喂鱼,大队的人很厉害,完全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守鱼的人姓刘,特精干、瘦瘦的、头上几乎没毛(我们小孩子不懂事就憎恨的给他起一绰号叫彭霸天)、跑路特别厉害、抓偷钓鱼的人特别卖力,记得我有一回因偷钓鱼被他抓住,就完全“招供”了,不然就走不到路。后来,长大了,我有幸和他侄女同在一个小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彼此很友善,但完全没有印象了,小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并且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完全认不出来了,然后聊起,才想起她奶奶当年就是村里很有名的赤脚医生,和我母亲关系很好,那时,她爷爷奶奶在去镇上很风景的河边开了一家很特色的水力加工房,我父母亲卖米通常就在她爷爷那里加工,小女孩扎着小辫子就会替爷爷奶奶收我们的加工费。当然,那个加工房,就成了我们上下街的驿站,因为私人关系,我们常常在她那里讨凉水喝(就是古井里直接提起来的冷水,那时几乎河库田里面的水都可以直接喝),凉水装在一个大石缸里面,石缸里面甚至长了一点青苔,很沧桑古老,端午节常常还要放几只菖蒲在水里,看起很绿色,凉水喝起沁人心脾,有一丝丝甜和菖蒲香,至今很难忘.....,后来,我常常用此事“声讨”她,说她没有给我父母减免“加工费”,而且,她叔抓我们偷钓鱼好厉害,她总是很幽默的笑,甚至开怀大笑,但从不生气,此按下不表,且听下回分解。


  今天我说小队(现叫社)上的打鱼。老家小队上有两个小堰塘,堰塘不大,约1亩多,但很肥很出鱼,特别是我们家所属那个小堰塘,由于有一家杀猪的,血水流进堰塘,鱼吃了长得特别快。两个小堰塘分别由附近的村民共享,一般每年轮流由3户人负责喂鱼,每年端午,负责喂鱼的人家先放水,先利用漏音(方言,提前做好的排水设施)自然引流,漏音排水量大,有鱼会顺水流出来,就用背篼在出水处接住,一般都会有收获,有时候,亲眼看见一条鱼从漏音里冲出来,大家就高兴得尖叫,更壮观的是当时一般田里都有鱼,漏音里的水冲出来,田里的鱼就去蹦水(就是从水里跃出来,像是鲤鱼跃龙门),一条条的蹦得老高,有的甚至直接蹦进了接鱼的背篼里,伴着水声、鱼跃声、吆喝声,很是壮观.....


  堰塘里的水越来越少,鱼儿开始躁动,大概是意识到危机来临,岸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堰塘周围都站满了人,水深大约齐大腿根部的时候,轮流喂鱼的大人和帮忙的大人开始下水,用圈子罩罩(方言,农村用竹篾编的一种捕鱼工具,绿色环保,顶部有一个洞,如果罩上了鱼,就用手从洞里伸进去摸)开始扛鱼(方言,就是罩鱼的意思),扛鱼的人都是能手,提着圈子罩罩左一下,右一下往水里扛,鱼儿受了惊吓,开始在水里飞奔、跳跃,扛鱼的人在水里拼命追赶,很多鱼从水里飞一般跳出水面,时不时撞上人的脸和背,一不小心就给你整几条印子。有些倒霉的鱼一不小心就飞到岸上,这时候,岸上的人就齐声尖叫,立马冲下去抓住那条倒霉的鱼。要是鱼撞上圈子罩罩,扛鱼的人就使劲的压一压圈子罩罩,然后伸手去摸,那鱼在里面拼命的乱撞,撞得圈子罩罩左右变形,甚至直接把圈子罩罩撞烂了逃之夭夭;有时,好不容易抓住的鱼刚从圈子罩罩里逮出来,高兴麻了,结果一不小心,鱼一板,挣脱了,这时候,扛鱼的人顿时捶足顿胸,岸上的人一起吆喝:“哦豁”.....


  人鱼大战继续进行,小孩子开始下水,小孩子一下水,就像鱼一样拼命的游起来,直接打棒棒水,掀起很高的浪花,有的干脆直接嗡咪子(方言,就是潜水),似乎要直接潜在水下面去追鱼,并拼命的尖叫,顿时,鱼跃声、浪花声、尖叫声、笑声响彻小山村,平时静寂的小山村因一场端午扛鱼彻底沸腾了.....


  刚才这些鱼都是要充公的,也就是都要拿给那年负责喂鱼的几户人的。


  水越来越少,最后就动用抽水机了,直到水抽得差不多干了,小鱼小虾基本露面了,这个时候,喂鱼的人把大鱼逮得差不多了,就不管了,岸上早已摩拳擦掌等候捉小鱼的人立马冲进水里开始捉小鱼小虾,这个就各个人捉住各人要,顿时,男女老少齐上阵,几岁的小孩子也冲进水里打滚.....背篼、舀兜.....各式工具应有尽有,没有工具的就直接徒手抓鱼,吆喝声、尖叫声、扛鱼声、追赶鱼的奔跑声再次交织,而且有很多小孩子在水里打滚,满脸泥浆,像极了川剧的脸谱,小山村再次沸腾.....


  岸上,轮流喂鱼的人开始分鱼,一般一户人能分100余斤,分鱼后,当年喂鱼的人一般又送些鱼给当年没喂鱼的人,于是,基本全小队的人在端午节那天都能吃上绿色环保的鱼。


  第二年,另外三户人又轮流喂鱼、打鱼、分鱼、吃鱼.....(资中纪委监委 蒋理彬)


编辑:郑婷婷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832-2030926 |

蜀ICP备18021300号-1 内江市市中区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者必究

地址:内江市上南街105号市中区政法委员会

蜀ICP备18021300号-1 广安市市中区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